部落格 Blog
40年前 蝴蝶效應
2021-09-29
40年前 蝴蝶效應


是夢到的一個故事。。。
 
40年前,
一位先生因為腎臟結石造成腎衰竭,北上求醫。
 
在那個沒有內視鏡的年代,腎臟結石是大病。
沒有內視鏡取石,
沒有體外震波碎石,
沒有經腎導管碎石,
什麼都沒有,
面對結石造成的腎衰竭,
只能把腎臟剖開,把石頭拿掉,
然後盼望腎臟的功能可以因此恢復。


這位先生,或者,更精確地來說,
一位四個孩子的父親,
在妻子的陪同之下,
北上就醫,尋求一線生機。
那個年代,
醫學不發達,
純樸的南部還沒有可以執行這種手術的醫師。
 
這位先生堅強的妻子為了不想要丈夫擔心,
單槍匹馬帶著檢驗報告,
在陌生的城市裡各個醫院奔走。
無奈的是,
先生的狀況不佳,
得到的結果都認為腎結石已經無法以手術去除,
都勸她要做好心理準備。
 
怎麼準備? 她不知道,
是準備把噩耗帶回告訴自己的另一半?
是準備為心愛的人整理一個讓他永遠休息的地方?
還是準備一肩扛起一家老小的家計嗎?
 
抱著孤注一擲的心態,
先生接受了一位醫師的建議,
進行了腎臟移植的手術。
像是汪洋裡的一根樹枝,
抓住了不一定浮得起來,
不抓住一定沒命。
在那個沒有健保的年代,
為了這麼大一個手術,
賣房屋、賣土地,
好不容易,
讓手術順利進行,
雖然過程周折,
但丈夫的健康總算有好轉的跡象。
 
術後幾天,
一位年輕醫師時常來到病患床前,
關心著他的病況,
聊著彼此類似的背景,
問候彼此的家庭,
用家鄉慣用的頻率,
支持著這個病患,
或者說,支持著這個家,
至少精神上是這樣。
 
丈夫順利出院了,他們保持著聯繫。
腎移植病患術後需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
而這位醫師,身為在北部的同鄉人,
在回南部之前總會問一下這位先生,
抗排斥藥還有沒有,
要順便幫他帶回南部去,
免得他為了拿藥舟車勞頓,
來回奔波。
就這樣他們維持了好幾年的友誼。
一直到先生過世之後,
這家人依舊感念在心。
他從不曉得這樣舉動會因此啟發了病患的小女兒,
讓她從此立志要幫助別人,
在高中的時候,
考上第一志願的女中不讀,
選填了台南護校這個當時南部護校的第一志願,
表現優異,
甚至在畢業之後爭取到台大醫院實習的機會。
 
訓練完畢後,
這位小女孩本著初衷,
在國內知名醫院擔任腎臟移植的團隊成員,
用自己的方式向這為仁心仁術的醫師致敬。
而這位醫師大概也永遠猜不到,
當時暖心的舉動,
會讓後來千千萬萬個換腎病人,
輾轉得到這樣傳承下來的精神與心意,
就像蝴蝶效應一樣。
 
小女孩雖然不再是小女孩,
但她的感謝一直都在。
家人們的感謝也一直都在。
 
而我們深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