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屁流血又痛痛 - 淺談肛裂及肛裂的微創治療
最近診所遇到幾位慢性肛裂的病患,
趁著疫情期間不能亂跑,
在這裡寫寫文章跟大家介紹一下一下急慢性肛裂及治療方式。
所謂 " 肛裂 " 指的是肛門口因為創傷裂開,
大多是因為便便太粗太乾太硬而引起。
症狀六個禮拜內都稱之為 " 急性 " 肛裂,
在藥物治療及保守治療之下大多會痊癒。
而 " 慢性 " 肛裂,
則是急性肛裂在反覆發作或是沒有完全癒合,
最終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
每次解便的時候,
都因為從同一個位置裂開造成疼痛,
括約肌維持緊縮無法放鬆,
使得組織灌流不足,
裂開的傷口不易癒合,
才會導致長期疼痛、出血等等的症狀。
因此,
慢性肛裂的治療,著重在肛門括約肌的減壓,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
括約肌不痙攣,就能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肛裂的傷口就可以好好癒合。
達到括約肌減壓的方法有很多種,
最普遍的方法還是手術。
手術的方式是肛裂切除術及括約肌部分切開(減壓效果),
達到降低肛門口括約肌痙攣的目的。
然而手術也不是全無壞處。
文獻告訴我們,
手術病患中,
雖然完全失禁( 無法忍住固體糞便 )的機率只有0.83%,
但還是有6-14%的病患可能有排氣憋不住,或少許滲便的機率。
有些是暫時的,有些是永久性的。
尤其是經產婦,和年齡比較大的病患,
發生機率會再高一些。
因此也有一些改良過的方法,
包括局部性的擴約肌切開術,及肉毒桿菌素注射。
傳統的擴約肌切開術,
內括約肌必須一路切開到肛門內側齒狀緣附近,
改良後的括約肌切開術,只需切到肛裂裂開的深度,
打開較少的括約肌,可以獲得類似的效果,
並且減低失禁的機會。
除了手術之外,肉毒桿菌素注射也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做法。
在內括約肌上注射肉毒桿菌素,
讓括約肌獲得放鬆。
部分文獻告訴我們,
注射後,肛裂可以在1個月左右癒合,
即使沒有癒合,在兩個月後重複施打一次,
大約8-9成的病患可以獲得改善。
雖然還是有7-10%左右的併發症機率,
例如上述提到排氣憋不住,或是少許滲便的狀況,
但因為注射效果大多維持在3個月左右,
而時間拉長之後,
併發症大多也可以恢復正常。
換句話說,雖然肉毒桿菌素還是有併發症發生的機會,
但大多不會造成永久的傷害。
因此雖然也有文獻告訴我們注射效果不如手術,
卻不失為進行手術前的另一個選擇。
不過老話一句,
不論是哪一種方式,
還是要由醫師評估臨床狀況,
並且完整說明討論後,
再做決定,
這樣才會有最好的治療效果喔~^^~